罗霞、魏巍、余梦瑶、江南、许晓燕、贺黎铭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导读:灵芝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sinenseZhao,XuetZhang的干燥子实体。全年采收,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养基质的下端菌柄,阴干或在40-50摄氏度烘干。其药性为甘,平。归心、肺、肝、肾经。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本技术适用于四川省灵芝(赤芝)熟料袋栽生产,包括产地环境、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转潮管理、菌渣处理。
技术内容:
1.产地环境
1.1产地选择
生产产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周围5千米无专业禽畜饲养场及垃圾场、各种污水及其他污染源,交通比较便利的场地。3千米范围内无生活垃圾堆放和填埋场、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堆放和填埋场等。
1.2产地环境空气
应符合DB51/的要求。
1.3生产用水
生产拌料用水以及生产湿度维持用水均需符合GB的要求。
1.4生产原料
所用原料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2.生产管理
2.1栽培季节
灵芝出芝的适宜温度为25℃-28℃。通常在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菌袋生产季节在11月至翌年3月,适宜出芝季节为5月至7月。
2.2栽培方式
熟料袋栽,两头袋口出芝。
2.3培养料配方与配制
2.3.1材料选择
培养料以棉籽壳、杂木屑(颗粒度1厘米左右为宜)玉米芯等农林副产物作为主料,以麸皮、石灰和石膏等作为辅料,碳氮比以21:1-23:1为宜。
2.3.2培养料的预处理
枝条以粉粹机粉粹至1厘米左右;玉米芯、棉籽壳、杂木屑等原材料用清水或石灰水预湿处理12小时-24小时。
2.3.3配制方法
用拌料机先将各种干料按比例混合,加水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已预湿的原料一同搅匀,使用便携式水分测定仪测定,使含水量达到70%左右,添加适量石灰调节PH值。培养料可进行12小时-24小时的堆制。
2.4装袋灭菌
2.4.1菌袋材料与规格
常压灭菌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高压灭菌用聚丙烯塑料袋。规格为22厘米×42厘米×0.厘米。
2.4.2装袋方法
用装袋机将料送入袋内,要求松紧适度、均匀一致,每袋装料2.5千克左右。袋口用套塑料颈环用薄膜封口,当天装袋,当天灭菌。
2.4.3灭菌
2.4.3.1常压灭菌
常压灭菌当灶内温度达到70-80℃时,打开冷气阀排放冷气,当温度达到95℃时,关闭冷气阀,灶内温度升到℃时,始保温计时。保持18小时以上。灭菌结束后,再焖一夜或半天,可增强灭菌效果。
2.4.3.2高压灭菌
排尽锅内冷空气后,当压力上升到0.15MPa时,保持恒压3小时-4小时,待压力表自然回零后,排尽余气,开锅出袋。
2.5接种
2.5.1接种室(箱)的消*
先用漂白粉溶液或石灰水彻底清洁接种场所的门窗、地板、天花板、墙壁和工作台,同时紫外灯照射2-3小时。待灭菌后的料袋冷却至室温,放入接种室(箱),关闭门窗,用气雾消*剂熏蒸2小时-3小时。接种前30分钟,再用卫生消*剂喷雾消*。
2.5.2品种选择
2.5.2.1选择原则
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2.5.2.2菌种来源
菌种应来自经地方农业行*主管部门批准的具有资质的菌种生产经营者。
2.5.2.3菌种质量
菌种无杂菌污染,菌丝茁壮、整齐、长势强。
2.5.3接种方法
手、种瓶(袋)外壁用75%酒精或卫生消*剂消*;用经火焰灭菌后的接种工具去掉表层及上层老化菌种,按无菌操作将栽培种接入待接袋口,适当压实,迅速封好袋口。用种量为一瓶栽培种(毫升菌种瓶)接出栽培袋8袋-10袋,或一袋(22厘米×42厘米)栽培种接30袋-40袋。可进行抢温接种,料袋表面温度不超过35℃。
2.6发菌培养
2.6.1培养室的消*
彻底打扫室内清洁卫生,喷洒杀菌杀虫剂,关闭门窗,用气雾消*剂熏蒸,使用药剂应高效、低*、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
低*低农残。在使用前两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2.6.2培养条件
接种后的菌袋及时运入已消*的培养室内,菌袋表间温度控制在18℃-20℃,培养室应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遮光培养。
2.7出芝管理
2.7.1出芝场地及芝棚搭建要求
出芝场地要求引水喷灌方便,排水良好,通风向阳,运输方便,便于管理。芝棚用水泥柱、钢架等搭建,棚中高4.2-4.5米,边高3.5-4.5米,棚顶留置活动式通风道,用黑色遮阳网覆盖,可安装微喷灌设施。芝架底层离地不低于0.4米,层间距0.20-0.25米,8-9层。
2.7.2芝房(场)消*
场地使用前要彻底打扫芝棚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清除杂草、疏通沟渠,进行杀菌杀虫处理,使用高效、低*、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药剂。
2.7.3排袋
菌丝长满菌袋后,当气温达20℃以上时,即可进行排袋出芝管理。排袋方式采用墙式排袋。
2.7.4催芝
2.7.4.1开口
菌丝满袋后,除去封口膜,利用两端袋口出芝。
2.7.4.2环境调节
出芝棚内温度稳定在22℃以上,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90%为宜),散射光照射,当原基开始形成时,喷水保湿,逐渐加大通风换气。
2.7.5芝芝片生长期环境调控
2.7.5.1温度
适宜出芝温度25℃-28℃。
2.7.5.2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90%为宜)。
2.7.5.3光照
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需要散射光照,可通过环境的光照强度(遮光采用1层塑料膜和1层遮光度75%的遮阳网)来调节芝棚内光照强度。
2.7.5.4空气
保持芝房(棚、场)内空气流畅、新鲜,加强通气使菇棚内二氧化碳应不高于ppm。
3.病虫害防治
3.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把好菌种质量关;对培养基进行彻底灭菌;接种室、培养室及出芝棚使用前严格消*;及时清除废弃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3.2物理防治
尽可能选用不孳生杂菌的材料建造芝棚;*板诱杀菌蝇、菌蚊;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3.3生物防治
使用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
3.4化学防治
芝棚及环境消*选用高效、低*、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出芝期不使用化学农药。
4.采收
4.1采收标准
芝片边缘白色生长点消失。菌盖不再扩展,边缘开始增厚,芝片增重,芝片木质化加重。
4.2采收方法
成熟的灵芝应选择晴天采收,用利刀或枝剪从芝柄根部割下或剪断芝柄,留柄蒂0.5-1厘米,不带培养基。
5.转潮管理
灵芝子实体采收后,停止喷水2-3天后,提高湿度至90-95%左右,温度仍保持在25-28℃,待7-10天后又可在原来的芝柄上继续长出子实体,按照前一阶段方法培养管理,可以采收第二茬灵芝。
6.菌渣处理
全部采收结束后,菌渣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技术要点
1.污染
1.1原料变质
装袋时气温较高,装袋后没有及时灭菌,防止放置时间过长;培养基灭菌时升温时间过长,均可造成培养基变性发酸等。
1.2灭菌不彻底
常有堆叠不合理,造成死角,上汽不畅;袋破或底层菌袋泡水造成水袋;灭菌时间保持不够或中间加水至℃以下时间太长。
1.3环境污染
主要有前一年的杂菌和出过芝的老袋,没有及时清理销毁以及当年污染的袋子在房前、屋后、马路边晾晒,使霉菌孢子大量在空气中飞扬,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2.菌种不合格
1.1菌龄老化,萌发能力差
2.2纯度不够,带有杂菌
2.3高温、变温培养的菌种。
3.接种
3.1.6接种过程中的无菌操作观念差,接种室断断续续开窗开门通风,甚至大开接种室门。
3.1.7灭菌后,接种室料袋温度降至30℃以上时就开始接种,造成菌种被烫伤或烫死后不萌发并感染杂菌。
3.1.8培养室内湿度过大,通风不良。
4.菌丝培养
菌种萌发覆盖料面后的迅速生长期,菌袋内温度急剧上升;早春气温迅速升高,致使发菌期袋温急剧上升。发菌期菌袋内的温度升至32℃以上,没及时疏袋散热,造成烧袋,致使绿霉等杂菌严重感染。有时,高温烧菌后,病害症状没有及时表现出来,但是由于灵芝菌丝受损严重,芝棒开口下地后,病害很快爆发。
5.出芝管理
太阳直射、暴晒菌袋:菌袋移入出菇棚后,日照强烈,迅速升温,芝棚遮阴度小,致使菌袋菌丝被太阳直射甚至暴晒受损后而感染杂菌。
照片:
拌料
袋装
常压灭菌
接种
出芝
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