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干酪是国际乳品工业加工中主要干酪品种,需要数月甚至两年的成熟期进行风味的积累,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微生物及生化变化过程。在成熟过程中,脂肪氧化降解形成氧化降解产物,这些氧化降解产物很大程度上决定干酪的品质。在成熟期干酪中本身存在一些天然抗氧化因子,它们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使整个体系的氧化程度降低,这可能也是硬质干酪成熟期较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牦牛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品种,放牧环境使牦牛乳营养物质和天然抗氧化成分含量与普通牛乳有明显差异,抗氧化物质对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牦牛乳硬质干酪在成熟过程中乳脂含量与乳脂氧化速率呈现的规律鲜有报道。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省功能乳品工程实验室的杨静、梁琪*和张炎等人以甘肃天祝县抓喜秀龙乡牦牛乳和甘肃农业大学奶牛场荷斯坦牛乳为原料制作硬质干酪,分别测定成熟期6个月内(0、1、2、3、4、5、6个月)脂肪氧化程度并探讨其变化规律。通过测定酸度值(ADV)、羰基价(CV)、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TBA)值,比较牦牛乳硬质干酪和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在成熟期间脂肪氧化的程度与速率,探讨硬质干酪乳脂含量与氧化速率的规律,以期为乳脂氧化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干酪乳脂质量分数及出品率
牦牛乳和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乳脂质量分数分别为(49.96±2.48)%和(29.86±2.16)%,出品率分别为(19.76±0.18)%和(12.10±0.10)%。牦牛乳硬质干酪的乳脂质量分数比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高出17.10%,出品率是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的1.63倍。研究发现,牦牛乳中蛋白质、乳脂肪及干物质含量均高于荷斯坦牛乳,并且脂肪球粒径也更大。
2成熟期内乳脂肪游离脂肪酸ADV和CV的变化
2.1游离脂肪酸ADV的变化
ADV反映游离脂肪酸的含量,用来判断干酪中脂肪的水解程度。ADV在干酪成熟期间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种干酪在成熟过程中ADV均呈现增大趋势,干酪在成熟过程中脂肪的水解不断进行。0个月时,牦牛乳硬质干酪与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ADV分别为1.71mg/g和1.30mg/g,成熟6个月时,牦牛乳硬质干酪ADV为6.24mg/g,略高于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ADV(6.04mg/g)(P>0.05)。
2.2CV的变化
CV代表产物过氧化物形成后进一步分解的含羰基化合物的量,是反映脂质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结果显示,两种干酪在成熟期间CV持续增加。当成熟期到达3个月,牦牛乳硬质干酪CV达到0.54meq/kg,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0.48meq/kg),在3个月时牦牛乳硬质干酪中形成的过氧化物相对较多,并分解为许多含羰基化合物。两种干酪的CV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整体上升的状态,表明干酪在成熟期间脂肪的氧化持续进行,两种干酪在1、2、4、5、6个月时CV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0个月与3个月时两种干酪间CV差异显著(P<0.05)。
3成熟期内乳脂肪POV的变化
干酪在成熟期间POV变化结果显示,两种干酪的POV在成熟初期急剧升高,牦牛乳干酪在3个月时达到最大值(1.02mmol/kg),相比0个月时的POV增加了0.62mmol/kg,增幅约为%;荷斯坦牛乳干酪于4个月时达到最大值(1.01mmol/kg),相比第0个月时增加了0.59mmol/kg,增幅约为%。在干酪成熟的早期阶段,脂肪中的主要过氧化物积累,POV急剧上升。当一级产物醛酮类物质和烃类化合物的积累量与一级产物所生成的小分子物质(羧酸类化合物)的量达到一个临界点时,一级产物的积累速率降低,一级产物进一步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速率加快,POV开始降低,当产生过氧化物的增加量与进一步生成小分子物质的消耗量趋于平衡时,POV逐渐趋于稳定。由于牦牛乳硬质干酪的脂肪含量高于荷斯坦乳硬质干酪,牦牛乳硬质干酪的POV总体上高于荷斯坦牛乳干酪,后期(4~6个月)牦牛乳与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的POV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4成熟期内乳脂肪二级氧化程度TBA值的变化
成熟过程中两种干酪的TBA值变化结果显示,在成熟6个月时牦牛乳硬质干酪和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TBA值分别为0.mg/kg和0.mg/kg。两种干酪在成熟期内TBA值均呈现较低水平,并且上升幅度不大。牦牛乳硬质干酪与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的二级氧化速率在成熟3、4个月时差异显著(P<0.05),在成熟5、6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
5两种干酪成熟期间各指标总增幅及平均增长速率
5.1游离脂肪酸ADV和CV总增幅及平均增长速率
由图1可知,两种干酪在成熟期间各指标的总增幅不同。牦牛乳硬质干酪的ADV在0~6个月的总增幅为.94%,荷斯坦牛乳干酪的总增幅为.91%,高出牦牛乳硬质干酪99.97%,牦牛乳硬质干酪的乳脂含量比荷斯坦牛乳干酪高,但是其在成熟期间ADV总增幅却比荷斯坦干酪低,其在成熟期间平均增长速率为0.mg/(g·月),略低于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的平均增长速率0.mg/(g·月)。牦牛乳干酪在成熟期间CV的总增幅为.22%,荷斯坦干酪为.56%,两种干酪CV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0.0meq/(kg·月)和0.meq/(kg·月),由此可以看出两种干酪CV的平均增长速率相差不明显,并且牦牛乳干酪在3~6个月的增幅为87.58%,而荷斯坦牛乳干酪为.54%,出现了后期增幅降低的情况。
5.2一级氧化程度POV和二级氧化程度TBA值总增幅及平均增长速率
由图2可知,牦牛乳干酪和荷斯坦牛乳干酪在成熟期间POV总增幅分别为33.63%和12.86%,POV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0.mmol/(kg·月)和0.mmol/(kg·月),牦牛乳干酪的总增幅和平均增长速率均高于荷斯坦牛乳,但是在6个月时,牦牛乳干酪和荷斯坦牛乳干酪POV差异不显著,这就说明在6个月时,两种干酪的氧化程度大体是一致的,并且在3~6个月时,牦牛乳POV的增幅为-48.03%,而荷斯坦总体来说,牦牛乳硬质干酪的乳脂含量较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高,但是其在成熟期间的平均氧化速率和总增幅却比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低。值得注意的是牦牛乳硬质干酪在0~3个月CV、POV、TBA的增长速率和增幅均比荷斯坦高,但是在3~6个月,这3个氧化指标的增幅和速率却较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低,这就说明牦牛乳硬质干酪后期的氧化慢于荷斯坦牛乳干酪。本实验发现牦牛乳硬质干酪的乳脂氧化呈现高乳脂低氧化现象,为进一步揭示其影响因子和机理提供参考。
结论
本研究比较了牦牛乳与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的抗氧化特性,结果发现,牦牛乳硬质干酪中乳脂含量虽高,但是在整个成熟期间牦牛乳硬质干酪氧化指标总增幅和平均增长速率较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小,说明牦牛乳硬质干酪在整个成熟期间脂肪的氧化速率较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慢,这是因为牦牛乳硬质干酪中含有较多的抗氧化因子。在后期3~6个月时,牦牛乳硬质干酪乳脂氧化总增幅低于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且在6个月时两种硬质干酪的氧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这是由于在干酪成熟后期,这些抗氧化因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成熟过程中高乳脂含量的牦牛乳硬质干酪并未呈现出较荷斯坦牛乳干酪氧化程度高的规律,这为后期的研究和牦牛乳硬质干酪贮藏品质的调控提供了参考。本文《牦牛乳与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的抗氧化特性比较》来源于《食品科学》年41卷15期15-21页,作者:杨静,梁琪,宋雪梅,张炎。DOI:10./spkx---。点击下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关信息。
近期研究热点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分析鳕鱼中8种元素含量酪蛋白和工艺对再制稀奶油稳定性的影响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水塔陈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基于多元统计方法分析陈酿条件对浙江玫瑰醋香气成分的影响浆果皱缩对晋西南地区‘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铁皮石斛多糖提取及对羟自由基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甲醇芽孢杆菌蛋白酶的水解特性及酪蛋白水解产物活性分析基于无模板随机合成鸟嘌呤四聚体的荧光“开启”生物传感器用于粮食中呕吐*素的快速检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90种那非类药物iKnife智能刀-快速蒸发离子化质谱实时检测空气油炸带鱼的脂质组学品质特征纳米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在乳制品中的铜迁移苹果梨酵素发酵过程中的褐变与抗氧化活性食窦魏斯氏菌协同植物乳杆菌改善四川泡菜风味酱香型白酒1轮次酿造细菌的菌群结构菠萝蜜果醋发酵菌种的选育及发酵特性3株乳杆菌发酵籼米粉浆及其产酶特性茅台镇酱香型白酒酿造大曲及环境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功能分析控制桃果实采后病害拮抗酵母的筛选及其固体制剂的制备蛋白质用量对*油基淡奶油搅打前乳液性质及搅打性能的影响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阿魏酸交联果胶物化特性盐应激对大肠杆菌O:H7存活和*力基因表达的影响TGase和Ca2+联合作用对未经漂洗的革胡子鲶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等离子体活性水腌制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及结构的影响基于SPME-GC-MS和PCA分析气流膨化处理对马铃薯方便粥香气成分的影响亚麻籽调节糖脂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酸热诱导大豆分离蛋白纳米颗粒形成及其荷载姜*素的特性我国食品安全与数据科学交叉研究的科学计量学分析群体感应系统及其抑制剂对细菌生物被膜调控的研究进展微生物代谢工程在花色苷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采前套袋处理对蜜橘采后乙烯褪绿行为和贮藏特性的影响静电纺丝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原花青素对小鼠血脂代谢紊乱与肠道菌群干预的影响辣木源多肽组分改善D-半乳糖致衰小鼠氧化损伤作用黑胡椒精油复合涂层对金华火腿理化特性及食用品质安全的影响蓝莓花色苷对脂多糖诱导RAW.7细胞炎症及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乳铁蛋白对三唑酮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不同抑菌剂对青稞鲜湿面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仙草多糖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甜玉米芯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灵芝菌丝体多糖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防护机制烟酰胺核糖对酒精暴露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肠黏膜通透性改善效果原花青素对铁超载大鼠肾脏铁含量、氧化应激及Fas、Bax基因表达的影响热风干燥温度对糯玉米理化特性的影响姜*素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对鸡红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加热温度对麻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与凝胶特性的影响不同方式干制龙眼果肉的粗多糖理化及生化特性比较真空包装结合避光处理对鲜切马铃薯的品质影响红树莓酒渣结构、理化性质以及吸附性蛋白质组学揭示宰前温和驱赶改善猪肉品质的潜在机制抗性淀粉改善肠道功能及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正常牛肉与DFD牛肉成熟过程中保水性和水分状态变化不同烘焙程度与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在成功召开“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宁波)”的基础上,将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于年10月22-23日在西宁共同举办“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将就肉、水产、禽蛋、乳制品等动物源食品科学基础研究、现代化加工技术,贮藏、保鲜及运输,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营养及风味成分分析,副产物综合利用,法律、法规及发展*策等方面的重大理论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和借鉴国外经验,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发展方向。
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出席本次国际研讨会,共聚人脉、共享资源、共谋发展!
长按或